朱文学 1967年出生 199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得全国首届100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2年破格晋升教授。于2002年和2004年分别赴日本和加拿大研修和考察。2004年被江苏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完成1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目前主持4在研课题。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40余篇,著名期刊30多篇,SCI、EI收录15篇。论著13部。
目前任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河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获得2002年度洛阳市青年科技奖二等奖。2004年10月被评为洛阳市优秀专家。
现任河南省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带头人,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及“中国粮油学会”理事、“化工学会全国干燥会议”中心组成员、。“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理事、“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食品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
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产品干燥方面的研究,在生物材料干燥,生物质燃烧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在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立了农产品干燥特色研究方向,目前有梯队成员15人。
谷物干燥研究:先后开发了循环式谷物烘干机、燃油红外热风组合干燥机,在谷物干燥品质的理论和控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博士论文“干燥过程中谷物应力裂纹和发芽率的模拟和试验研究”获得全国首届100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在红外干燥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谷物红外干燥分析软件,制造了红外加热元件,开发了干燥设备。
对撞流干燥研究:设计制造了切向对撞流干燥试验台,运用高速摄影技术分析了对撞室内固体颗粒振荡规律。研究了固体颗粒物料与热气流在对撞室内的传热传质机理,建立了颗粒在对撞室内运动与传热传质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进行了糟渣对撞流干燥试验,研究了糟渣对撞流干燥规律。
冷冻干燥研究:先后完成了“特色蔬菜冷冻干燥机理及参数优化研究”、“牡丹干花加工技术开发研究”等项目,建立了冷冻干燥数学模型,测定了共晶、共溶温度等冷冻干燥基础参数,在花卉的保色定型干燥方面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干燥热源研究:在多年的干燥研究的积累基础上,对热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专著《热风炉原理与设计》。该书包含了湿空气及烟道气的性质、燃烧机理及燃烧过程计算、燃烧器及直接加热热风炉、无管式热风炉、列管式热风炉、热管式热风炉、热媒加热式热风炉、电加热器和余热利用等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各种燃料(煤、生物质、燃气)的特性、燃烧过程及装置、换热装置、热风炉系统等,填补了空白。
中药材及生物材料干燥研究:近年了结合中药材产业化需要,开辟了中药材研究方向,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有“杜仲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山茱萸干燥工艺及设备开发”、“金银花干燥工艺及设备开发”。开发了杜仲绿茶、杜仲雄花茶、荷花茶等产品。创造性的将干燥技术和中药的功能性成分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了干燥技术在生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也将生物材料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引入干燥研究领域。拓展了干燥研究的空间。结合研究成果,目前正在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中药材干燥原理与技术”一书。
